所以受众太少, 存活寿命都很短,基本开个四五年就面临了倒闭。
众人在听得载淳说出报纸这件事之后,不由好奇:“报纸为何物?可与邸报相同?”
“邸报”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 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最早出现在汉朝,在宋朝得到官方的正式规划,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 《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但发行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性质和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动。
清朝时代《邸报》发行量更多了,根据史料记载,清朝内阁在北京的东华门外设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名谓“抄写房”、每天由报房派人去那里抄取当天发布的官方公文, 称“宫文书”,除被称为“宫门抄”的朝廷政事、动态的报道和谕旨全部照登外,奏折的数量因较多则加以选用。这种被印刷成单页不加封皮的“新闻纸”就叫《宫门抄》, 多在傍晚发行,派人送阅,仅限官员可以,在时间上很像现代的晚报,从性质和级别上又很像供高级干部的《大参考》和《内参》。
“邸报只供官员,却是流传太窄了,朕所说的报纸乃是所有人都可以购买之物,以刊载新鲜见闻和时事评论为主,定期分版,由专人撰写。”
所有人一听,想起之前载淳关注的鸦片一事,大家都是聪明人,立即就懂了:“若是有能在民间广泛流传之物长期在里面阐述鸦片的毒害,从而警醒世人,教化万民,倒真是一大文治之功。”
“只是这创建者必由我朝廷心腹才可,以免落入居心叵测之人手中,蛊惑愚民。”
焦佑瀛点出了他的忧虑。自然这点是必须的,政府的话语权肯定要掌握在当权者手里,否则打打舆论战,大清就要亡了,载淳想着若不是现在没有电视,干脆搞个《大清新闻联播》得了。
“就是如此,皇上心里可有人选了?”
醇亲王看了看载淳的脸色,上前问道。载淳原也只是突然想到,还没深思,被这么一问,也有点被问住了。如今载淳的心腹就这么多,要有这个经历搞得还真是不多。
“这还没想好。”
“皇上以为奕详如何?”此时说话的是慈禧。载淳是亲老妈养大的,慈禧自是看出他的心思,就帮他想了个人选。
奕详是奕询的弟弟,载淳的伴读,与载淳有着同窗之谊,倒也是个不错的人选。而且如今哥哥奕询已经出士,弟弟老是闷在上书房怕也会憋坏了。
“奕详身份是不错,只是资质太浅了。”载淳满意这个人选,但也实话实说。报纸这种东西在清朝的时候可不像21世纪,随便什么人考个资格证就可以上岗报道了。正所谓读书立传,报纸又是这种流传极广的东西,所有文人怕都要打破头想要参与的,奕询便是读过几年书,和那些个大儒比到底是差多了。
“皇上多虑了,叫他做个小编修便是了,正经的功夫还是要靠翰林院的大臣呢,最好是那种见识不错的。”
载淳闻言,心下是懂了。派奕详做监督工作,主编另请有名望的儒生,还必须是那种不反对洋务,能接受新兴事物的。
“主编一职非同寻常,众人可有建议?”
“哎。”在场诸人在听得这句话,却齐齐叹了一口气:“若是林元抚尚在,此职非他莫属。”
元抚乃是林则徐的字号。的确,一代名族英雄林则徐不仅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国学造诣非凡,还深谙除鸦片之道,当世论对鸦片的了解,无人能出他左右。不仅如此,林则徐尽管一生力抗西方列强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态度都是积极正面的。林则徐自己不仅精通英语,葡萄牙语,还在做湖广总督的时候率领过幕僚翻译过大量的外国文书。如今大清最为流传的《海国图志》便是魏源根据林则徐当初的那些手稿为基础编写的。
是啊,可惜了。林则徐十年前就病死发配途中了。
“林家可有后人?”
“这要问吏部。”
户部尚书如实回答。
“去把吏部尚书叫来。”
载淳也很想询问一下林则徐的后代现在的情况。一代名族英雄,怎么着也是值得敬佩的。很快,吏部侍郎得了传唤,就马上跑了过来,代了解情况之后,如实说道:
“有一子名为林汝州,如今正在翰林院做编修。”
“学问如何?年纪如何?”
“四十有三,能如翰林院的学问都是不差。”
林家后人的学问岂止是不差,说是满腹经纶,学贯中西都可以,只是吏部尚书因为种种原因,却是不好过多的夸奖。
“如此岂不是很好?既是学问不错,不若就叫他试试,子承父业,也算一代嘉话了。”
载淳对于林则徐的后人,就是冲着“林则徐”三个字,也是想重用一下的。但是吏部尚书闻言,却是面色微微一僵,不得不上前说道:“只是这林家乃是宣宗曾经点名不得重用过得。能叫他入士已是先帝爷格外开恩,怕是不太妥。”
这就不得不说道些许上不得台面的东西了。当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虽是朝廷支持,但是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清廷战败。道光皇帝为了平息英国人的怒火,自然只能把林家推出去背了黑锅,做了替罪羊,这也是林则徐晚年病死发配途中的主要原因。
说到底,这事是皇家的对不住林家,只是明面上,大家都不能这么说。所以吏部尚书也很尴尬。
喜欢(历史剧同人)朕不能死请大家收藏:(m.dmshu.win),耽美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