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升职之后,安小元是主动调来这一组负责言行一在内的作家,结果没几天就被言行一的拖稿给逼成活阎王了。
“为了你?”言行一忍不住笑,“那我可不干,天天把我骂成狗屎。”
安小元“嘎嘎”地乐,笑声中还夹杂个“操”。
“现在是速成文学的天下,你这种慢工出细活的不好混了,”他慢慢把语气平缓下来,“可我不想你变成其他作者那样,你也变不成那样,也不需要那样。”
“这是夸我呢?”
“必然是在夸你呢。所以你赶紧着,”软话说完,安小元鞭子立刻就跟上了,“别到了死线再给我哭爹喊娘,屁用没有。”
“妈的。”言行一只能也只想回他这俩字。
放下电话,言行一在床边坐了半天,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为了他,安小元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承担了不小的压力。
《迷途》完结不久,杂志社就被一家大型民营出版公司收购。同年,公司推出了自己的文学网站并迅速地发展壮大,很快就挖掘培养了一批驻站作者。他们更新迅速稳定,想法新奇独特,经常引领着网络文学的流行风潮,拥有壮观的年轻读者群。而几乎每一年,都有一批更年轻思维更活跃的作者出现,取代并挤掉以前的。
就连言行一出道的这本杂志,很快也被后来居上的作者们占据了。他们熟知如何能抓住主流读者的心,是杂志的销量的主要贡献者。
即使十有j□j被安小元私下里贬得一文不值,硬伤太多设定不合理,就连错别字都多得让校对的人想撞墙——可是这依然不妨碍他们一本接一本的出单行本,也不妨碍任何一本都畅销大卖。
言行一和安小元都不能不承认,能畅销的作品,自然都有其价值所在。区别仅仅是被多少人认同而已。就算他们看不上这些所谓的快餐书,可是自己也确实写不来,别管是不屑于写还是压根不想写,至少没有一次能在销量上打败人家。
他们都不想承认,自己已经快要被文字的洪流冲刷得不复存在了。
言行一从来没有梦想成为中国的托尔金还是乔治马丁,他自觉没那个才华和毅力,也没把写作当成毕生的信仰和追求。
只是糊口的方式。
并且是至少能给自己带来一点愉悦的糊口方式。
他懒且胸无大志——“写我喜欢的”,这是他唯一的坚持。
他花在考据上的时间远比写作的时间多,永远在细节上吹毛求疵,即使根本没人想要读他的细节。
可是安小元从来没在截稿日以外的事情上,给过他任何压力。题材、情节的走向,结局的方式,安小元作为责任编辑,几乎给了言行一百分之九十九的自由。
从这一点上来说,也许安小元不是一个合格的编辑,也没办法将言行一打造成一个畅销书作家。一辈子只能当个不温不火的中流作者,带着不多的死忠粉丝和安小元的私心,徘徊在冷门之外。
所以言行一很感激他,安小元替自己承受了一大部分来自上层的压力,保护他用他自己的方式写自己喜欢的故事。可是他和安小元也都清楚,这保护不是没有底线的,说不准将来的某一天他就被销量淘汰了。
所以他需要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证明作家君酒还有存在的价值,证明安小元的坚持没有错。
而这个机会,是肖之远给的。
作者有话要说:
☆、第36章
第二天,安小元上拉了肖之远,又建了个《迷途》工作组,还把签名改成了“赶紧给老子写起来”。
肖之远只说了一句:“稍后我会跟你们确认插图的章节,麻烦稍等下”,安小元回个“您忙先”,言行一回答“好的”,然后就再也没说过话。安小元一直都忙得焦头烂额,就只剩下言行一对着聊天屏幕发呆。
虽然想着要把肖之远当成一个纯粹的工作对象来看待,言行一却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已经打开了他的资料逐项翻看。
肖之远的记录十分简单,简单到几乎什么都没有。能看得出来无论是和qq都不是最近申请的,但是除了最基本公开的资料,其他都是空白——什么都没填的空白。
唯一有价值的是一个网址,言行一点进去看到的是肖之远的个人网站。简洁干净的页面,没有任何花哨的装饰,分类也一目了然,素净中隐隐有一种凌厉之气。
真像肖之远的风格——刚刚这么想了又觉得不对:是哪个肖之远呢?现在的肖之远,不是应该更加亲切一点么?
点开中文显示,言行一打开了个人介绍页面。文字依然不多,却提供了言行一想要的信息。
分开后的第二年,他进入了美国一所艺术设计学校;
第三年,作品在《插画师》杂志上刊登并介绍,同年,与该杂志签约并与导师一起加入某知名电影概念设计组,崭露头角;
第四年,举办个人展,以精湛扎实的功底和充满东方韵味的独特风格而声名鹊起;
第五年,成立个人工作室。
个人作品页面里按照年份罗列着近年来的作品,言行一一张张点开看。
虽然并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甚至很多看不懂,可是一想到这是肖之远一笔笔画的,脑海中就仿佛浮现出那个勤奋的少年,从脏脏的笔袋里抽出常用的铅笔,沉默而认真地在本子上耕耘的样子。
那样的肖之远,好像昨天还在自己身边一样。
明明这
喜欢蝉鸣之夏请大家收藏:(m.dmshu.win),耽美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