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郑东独自一人在院中徘徊。今夜的月色很好,清辉照耀着大地,远近的工棚、院中的景物清晰可辨。他吸着烟,低着头,脑子里却像是汹涌的海水那样澎湃着,翻腾着,将自己的思绪送得很远,
很远……
他出生在a省中部的一个小城市,这里解放前曾经是新四军的根据地,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穿城而过,现在已经成丁公园,北面隐约可见挺拔秀美的琅山风景区,琅山兀立长江东北岸,形势险要。他在这个小巧玲珑,风景如画的小城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少年时代。这里是行署的所在地,做为专员的儿子,他们一家享受着当年人民政府在群众中的崇高威望所带来的一切荣耀。那时家中人口众多,兄弟姐妹4人,还有家乡农村的爷爷、奶奶,靠父、母亲的工资生活是不太宽裕的。好在当年民风俭朴,官风廉洁,物价也不高,虽然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而孩子们日子过得还是无忧无虑的。行署大院的隔壁就是军分区大院,行署和军分区的孩子们都集中在一个中学上学。
他们一家和苏司令的一家原来是非常熟悉的。他和苏司令的大女儿苏荣华从小学到中学都在一个班里,由于家靠得近还被编在一个“小队之家”里。他那时候挺喜欢到苏司令家去玩,那个军分区大院中隔出的一个小院宽敞而安静。苏荣华娴静而美丽,家中还养着一条像是电影里鬼子牵的大狼狗。这狗看到生人来会汪汪吼叫,只要荣华的小手拍拍它的脑袋,它也就安静了下来,去得多了,郑东和这条狼狗熟了,他也能牵着它满院子狂跑。苏荣华的哥哥愿意扮演新四军,他为了能常常牵着这条狗神气活现地到处走一走,倒是宁愿扮演日本鬼子,龇牙咧嘴地喊着:“八格牙鲁,死了死了的”。只要嘴里发出“梭,梭”口令,那条叫大黑的狗就会真的扑向“新四军”,不过不是真咬,而是摆头摆尾地任由“新四军”战士搔搔脖子,摸摸毛,这狗就被“新四军”轻而易举地招安了。遗憾的是苏荣华的小哥哥“文革”后从部队复员,他是小城市第一批拥有摩托车的人之一,在一次外出中死于车祸。连带着牺牲的还有这条狗的崽子,这不能不使郑东感到万分伤心,也许他对狗的偏爱就是在那时产生的。班上虽然也分男女界限,但老师把相近的同学分配在一起,做作业,一起春游,一起开展课外活动,也就使这些少男少女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那时苏处长还是个小姑娘,整天抱着个大玩具,那是一只塑料的小鹿,有半人高,跟在姐姐后面,一副挺天真可爱的样子。苏荣华是大姐,后面跟着她的几个妹妹,前呼后拥的她就成了娘子军的头。
春天到来时,琅山林木葱郁,繁花杂树,小队之家的小伙伴们结伴去春游。女孩子们来到郊外跳起橡皮筋,口中念着儿歌翩翩起舞。他却喜欢带着画夹、水彩盒,找一僻静的地方写生。那时跟着他的也就是苏荣华这个天真活泼的***了。她静静地看他画画,帮他倒掉脏水,换上干净水,那时她是崇拜郑东的。只是到了中学之后,他们的小队之家才解体,男女界限才又严了起来。其实私下里郑东还是充满美好地回想起那段无忧无虑的生活,想像着和苏家姐妹接触的愉悦。
苏荣华是班上的好学生,中队学习委员;他是班上的调皮鬼,
打架,恶作剧,爬树,掏鸟窝,什么事都干,他的特长除了画画之外就是吹牛侃大山。他特别爱看爸爸订的《参考消息》,吹起国内国际形势来,一套一套的,令小伙伴们刮目相看。那时的风尚是以俭朴为荣,而他总是把邋邋遢遢作为保持无产阶级**后代本色的象征,总是讥笑苏荣华的干净、整洁是小资产阶级情调。自从加入了小队之家之后,他在如花似玉的苏家姐妹中有点自惭形秽,也开始注意仪表修饰了。他在苏荣华严格的管理下竟然成绩好了起来,后来他们又双双考取了市里的一中。苏荣华是班长,他是中队的文体委员。
“文化大**”的风暴袭击了这个小城,郑东的家庭首先成为这个风暴中心,父亲被打倒,而他却得到解脱。他和苏荣华结伴外出串连,北京、上海、井岗山、延安跑个遍。回来后,家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他的父亲被隔离了,成了叛徒、走资派,苏荣华的父亲却成了军管会的主任。他去了建设兵团当农垦战士,苏荣华去了部队医院。
两年之后,远在省城里任省委书记处书记的首长,第一个被结合进了省革委会班子,他父亲的走资派帽子才得以解脱了。于是他父亲获得解放也去了建设兵团,出任后勤部副部长。这个老新四军战士,算是又返回了部队,当起了不穿军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a省生产建设兵团的后勤首长。建设兵团招兵,郑东也就进了部队。因为有一技之长,会画画,进了他所在的那个部队的电影组。
文革期间,部队训练不多,除了“三支两军”、“备战备荒”,就是搞体育比赛、文艺调演、美术摄影展览。美术组是一块自由自在的天地,在军区的范围之内可在各个部队去体验生活,挥毫泼墨,使他感到了部队这所大学校确实能造就一代人才。郑东因会画画,一年倒是有半年在省城参加军区的美术作品创作。
那年怎么会这么巧呢?就在招待所的楼梯口,竟然遇到了少年时期的同学苏荣华。这苏荣华一身绿
喜欢银色诱惑请大家收藏:(m.dmshu.win),耽美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