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hqdoor。◇
第18节:心情在别处(18)
据县史志办公室69岁的吴老先生考证,说“拴新娘”在几百年前或上千年前是“拴新郎”。即由两个儿女双全的大嫂用一条长长的红绸子或红布把新郎横三竖四绑得如粽子一般。绑新郎的大嫂叫喜嫂。有的调皮喜嫂还专门在新郎的那个宝贝上拴六个结或八个结,让新娘子含羞去解时费点儿劲。然后用一块红绸蒙住新郎的双眼,再用一块大红绸把新郎罩住。最后把新娘送进新房,让一个结一个结地解新郎身上的绸带。只许用手解或用牙帮忙,不能用剪子剪或刀子割。剪断了,缘分就尽了。解一个结,象征解一个疙瘩。夫妻俩一辈子的矛盾在d房花烛之夜就全解开了。
人们的愿望是无比美好的,但在这黄河故道白茫茫的盐碱地上,等待新婚夫妻的却经常是兵荒马乱、天灾人祸。新娘子没料想嫁到这么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来,有的刚过门几天就跑回了娘家,再也不回去了。还有的勉强跟男人过了几年,也熬不住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趁男人不在家的工夫,抱了娃娃或扔下孩子跑到了外地。那时候,故道这地方出漂亮女子就挺有名,说“苦水河边野花香”。外乡人来拐媳妇的特别多,有时拿只玉米面饽饽就能拐走一个。
有一天,一个庄户小伙要结婚时,专门“拴新郎”的喜嫂突然明白了什么,说:“咱们这‘拴新郎’的风俗得改改了,改成‘拴新娘’。拴了新娘就跑不了了!”并创造了“拴三天”的技法,即打新娘子入d房起,要连续拴三个晚上。红绸带的绑法三夜三个样式。之后,喜嫂还不断改进“拴媳妇”的方法,据说有十二种。但“拴媳妇”只限于初婚的,再婚再嫁的就不拴了。这习俗解放后还一直沿袭着,但已渐渐简化,只留下了“入d房,拴新娘”,即只拴一次。这些年县城农村的生活都好了许多,不是怕新娘子跑了,而是成了人们庆贺婚礼闹房取乐的一种方式。新郎倌对此更感兴趣,都当做是人生的一次最美妙的记忆。不少成了家的小伙子常私下互相交流“拴媳妇”的精彩情节,回味无穷。玉儿已跟来永同居了近一年,按说算不上“新”了。但要结婚,还是免不了要走下这些仪式来。
五一节前一天的上午,来永派了一辆红色的桑塔纳轿车,把玉儿送回了娘家梨花寨,将她的嫁妆带回了县城。五一节早上4点多,村中的大婶大嫂就帮玉儿打扮起来,化了妆,梳了发髻,鬓边簪了一朵红灿灿的珠花,穿上一身大红的西装,一双红色的高跟皮鞋。5点整,来了两辆开路的红色嘉陵摩托车,驾车的小伙子戴着红色头盔,后面跟着三辆披着红绸的红色桑塔纳轿车。轿车是借的个体老板的私车。新房门上的喜联是:花灿银灯鸾对舞,春归画栋燕双飞。横披是:百年好合。玉儿和来永在鞭炮声音乐声中进了来永家,举行完三鞠躬仪式,中午又敬了三个多小时的酒。吃了晚饭,来永在外屋应酬客人,玉儿则在d房里接待闹d房看新娘子的人。到夜里整10点,喜嫂和秀娟进了d房,将客人们赶走,就准备拴新娘了。
喜嫂对玉儿笑嘻嘻地说:“妹子,全故道城最俊的小人儿,嫂子今晚可得下下功夫,仔仔细细地拴拴。”就在写字台上燃起三炷香,墙上贴了一张送子娘娘的年画。让玉儿脱了衣裳,下身系上一只装了香草的香袋儿,穿上一件绣着一对牡丹花的红缎子短裤。秀娟笑道:“喜嫂,这样拴起来就行!”玉儿含羞叫了一声:“姐!”喜嫂再给她脖子上系一件绣着“鸳鸯戏水”图案的黑边红缎子兜肚。兜肚上方,一边缀了一个用红线拴着的小枣木娃娃。那娃娃一个有小j,一个没有。意思是早(枣)生儿女,早(枣)让娃娃吃奶。再穿上一件中式的红缎子大襟褂。边忙活着边说:“过去的新婚第二夜,新娘子就是只穿兜肚拴的。第三夜是拴光腚猴儿。”三个女人都笑起来。秀娟道:“喜嫂,你干脆拴玉儿三夜得了!”玉儿又叫了一声:“姐!”喜嫂说:“如今不兴了。往后,反正绸子在这里,让男人随便拴就是。”
按风俗,新郎倌要用一根缠了红绸的秫秸挑去罩在新娘身上的大红绸,亲了新娘之后,再给她脖子上挂一只装了大枣、花生、桂圆、瓜子的红缎子心形荷包,才能进行下一个节目。那荷包意思为“早(枣)生贵(桂)子”。花生要带皮的生花生,瓜子也是生的。荷包上还绣了一对彩色的麒麟,是“麒麟送子”的意思。
但来永已被贺喜的人灌得晕头转向,进了d房,一头扎到床上,仰面朝天,就呼呼地睡了过去。过了一阵子,玉儿忍不住叫了他一声,他根本不醒。又叫了他几声,他仍大睡不醒。玉儿只好坚持着坐着,因从昨天到今晚,结了两天两夜婚,很累很困,眼前就迷糊起来,身子朝旁边一歪,就睡了过去。到天亮时,醒了,因手脚被拴着
喜欢心情在别处请大家收藏:(m.dmshu.win),耽美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