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四五点钟的时候,人反而更多了,本来看到的摊位又是坐满了人,那店主一个个的都忙得满头大汗的,哪里还有说话的功夫。
好,四五点钟不行,六七点钟总行了吧,可谁知道附近还有工厂,这工厂是倒班的,正好六七点钟下班又是一波人,索性这里天气暖和,晚上只是蚊子多,大不了被咬几下呗。
就这样被咬了好几个大包,等到了半夜一点多钟的时候,人才渐渐散去,一些摊位开始收拾东西了,
李燕和王成总算松口气,送完气以后,开始找寻从谁家开始了。其实也是找一个突破口。
王成和李燕观察了一天这些卖吃的人,发现有几家卖的特别好,还有几家卖的只是一阵一阵的,不过这一阵一阵的倒是引起了她俩的注意,因为很多去这几家买东西的都是北方人,王成好几次听到那些买东西的人说完这里的方言以后,就跟同伴说东北话,所以王成重点的看了这几家卖的东西。
一家卖的叫粗粮煎饼,就是在锅上摊开一层迷糊,用铁锅烤的脆了以后涂上一层辣酱,在上边放上青菜,要是喜欢放别的也可以,然后卷起来,卖的也不贵就五毛钱,一般一个小伙子能吃两个,姑娘就吃一个也就差不多了。
另一家是李燕注意到的,卖的是煎饼果子,李燕没吃过粗粮煎饼,但是吃过煎饼果子,前世上班的时候,早上起不来,到了外边就买一个,顶饱不说,还好吃,现在的价钱跟粗粮煎饼一样。
李燕记得前世这个小吃只要卖小吃的地方就有它,真是全国流行啊,现在东北是没有这吃食的。
而且煎饼果子有个好处就是凉了以后还是可以吃的,不像粗粮煎饼凉了外边的皮就不脆了,口感不怎么好。
像是类似于煎饼果子这样能在东北卖的小吃还有好几种,尤其是涮涮香,麻辣好吃,很符合东北人的口味,而在这里呢,南方人喜欢偏甜的东西,这几样吃食就不是很流行。
最后俩人商量好先找那个卖粗粮煎饼的下手,也许是老天爷看他俩诚心想干事情吧,俩人过去开门见山的把事情一说。那卖小吃的老板没有赶他俩走。而是站在那里跟他老婆嘀咕了一会儿。
李燕和王成对视了一眼,觉得事情能成。果然,那老板娘点点头以后,这个老板就走过来跟王成唠了起来。
说是唠嗑,也无非是问王成为啥要学这东西,以后打算在哪里干,王成的说辞是早就想好的,别人一问不慌不忙的就说了出来。
老板一听俩人是回老家干这个,十万八千里的,也碍不着他啥事,而且教他俩了自己还能挣点钱,当然愿意了,只是价钱不知道该要多少。自己媳妇说要他200块钱,一听这数,他自己都心里没底,所以说出来的时候也哆哆嗦嗦的。
王成见惯了这些讲价还价的,这老板一哆嗦他反倒十拿九稳了,俩人讲来讲去的,最后王成给他150块钱,他把手艺教给李燕。
其实150块钱也是不多不少,这粗粮煎饼做的时候本来就是让别人看着的,为啥俩人要学就是这粗粮皮的配料还有那个酱料值点钱。别的看了两回小孩都能学会。
虽然天有些晚了,不过王成和李燕觉得事情不能拖着,谁知道明天一大早这夫妻俩会不会改变主意。于是俩人大半夜的就跟着这小夫妻去了他俩住的地方。
小夫妻俩住的地方也不远,所以四个人就走着回去的,王成帮着那个叫吴广志的男人推车,李燕跟他媳妇阿花说话,阿花的普通话说的比吴广志好一些。从阿花的话里李燕知道俩人结婚有两三年了,有个孩子在乡下婆婆那里养着,现在回去的地方是俩人这两年挣钱买的。
说这个的时候,阿花眼里充满了自豪感。
很快就到了俩人住的地方,是个新盖起来的小区,跟旁边的旧小区相比很高了,俩人住在三楼,推车什么的就放在小区傍边停自行车的地方。用锁头一锁就什么事情也没有了,用吴广志的话说,这点东西还不够费那力气呢。其实王成听出来这是给他俩听的。
俩人也没进屋,就在楼下等着,不一会儿,阿花和吴广志就下来了,拿着张纸片,上边写着脆饼的做法和各种配料的比重,还有那酱料的方子。
王成给了他150块钱。完事了,俩人也就打算往回走了,谁知道没走出小区呢,就被人拦住了。
是个40多岁的大嫂,看样子也是刚出摊回来,还穿着油迹麻花的大褂子,用方言喊她俩。
李燕和王成开始以为这人是要赶她俩走,没想到俩人刚迈出步子,那大嫂就拽着李燕的胳膊了。
李燕和王成就停下来问她要干啥,这大嫂一听俩人不是本地人就说起了普通话,
原来她是看到李燕俩人和吴广志回来,知道他俩花钱买了吴广志的方子,就寻思自己卖的东西能不能也弄成方子卖给他俩。
李燕和王成不知道这大嫂卖什么的,就没支声。见俩人不支声,这大嫂就着急了,一个劲的介绍自己的东西,原来她是卖麻辣烫的,怕俩人不知道麻辣烫是啥,还特意的把俩人领到了她的小车旁边。
喜欢重生之喜结连理请大家收藏:(m.dmshu.win),耽美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