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杨柯顺手就送上了一顶高帽子:“茂先公累世簪缨,清贵之家,名满天下,仰慕追随之人不知凡几,就算没有晚辈,令千金也吉人自有天相,那司马玮虎狼之性,对令千金不也是待之以礼。此乃茂先公声闻朝野之故,晚辈可不敢贪功。”
果然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关键是马屁要拍到人的心坎上才有效果,张华重名又自认为名声不错,杨柯这句话显然是中了个满分十环。就好比夸奖一个人鼻子很挺很直,而她一直又自认为自己的鼻子长得还不错,只是自信程度还差那么一点点,经对方一提醒,她突然明白,是啊,我的鼻子为什么看得顺眼,是因为又挺又直啊,嗯,有眼光、很真诚、会聊天。张华此刻就有此同感,心中暗想:“此子非凡品,施人援手,却能顾人脸面,不简单,不简单。”
想到这里,张华也就不再执拗:“今日就在书房之中,华略备薄酒,公子与诸位勿辞。”
杨柯笑嘻嘻的也不推辞:“那就叨扰茂先公一杯水酒喝了。”
众人重新分宾主落座,黑七张罗着仆从开了满满一席。众人一巡酒过后,唐仲含笑问道:“久闻先生学问精深,大作等身,仲平生也有志于学,怎奈资质愚钝,对于治学之法始终是雾里看花,水中观月,不得其门而入,今日得遇大贤,仲诚心求教学问之道,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自古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当众又当面求教一般有几个意思,一是试深浅,二是递战书,三才是虚心拜师。张华看着唐仲的眼神,真诚而又期盼,充满了求知的渴望,确实是第三种情况,于是也不藏私,侃侃而谈:“先生谬赞了,大贤之誉不敢当,谈及治学之道,华也是在门外,离登堂入室还差得远,试妄言之,与先生切磋一二。愚以为学问一道虽浩如烟海,但不外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这三种。义理之学即天地之道,造化之理;考据之学即史籍法典,前人遗珠;词章之学即诗词歌赋,言情咏志,这是举其大略。华少读书不得其要,也因家道中落,买不起书,只能逢书必读,饥不择食。中年以后渐渐明白,读书可兴之所至,率性而读。但治学就不同了,若想更上层楼,最切要者为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穷尽有生之年,于汗牛充栋之学中择己所需、择己所要、择己所缺精读、深思、彻悟,若目录不明,终是乱读,杂而不精,博而不透。故治学之道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然此事非苦学精究,质之良师,未易明也。”
这番话唐彬、文鸯、裴瓒略有所悟、张昌则如坠云雾、唐仲与蒯钦是心悦诚服、而杨柯则是站在冷静客观的角度,集前人的眼光和高度来理解张华的学习心得。看来古人的智慧真是不简单,张华所说的目录之学在后世形成了一门专业的学科,相当于将人类知识进行汇总分类,然后建立索引和链接,帮助学者选择专业性的知识结构、找到本专业经典的知识路线和知识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其本质实际上就是帮治学者做知识减法,建立知识结构,再根据知识结构进行分门别类的存储和索引,就像是给知识库配了一张知识地图。通过他自述的学习心得的深度来看,张华真如史书所记录的那样,不是伪文人,而是真学者,造诣颇深。想到这里,杨柯更有必中的信心了,于是顺竿子往上爬:“茂先公苦学精修之能是万中无一,世人皆称道的,但不知质之良师这一途。。。。敢问茂先公求道于哪位贤达?”
“刘向刘子政。”张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终于转到正题了,重生之后的先知先觉对收买人心的作用在这一刻发挥得淋漓尽致,杨柯施施然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一份礼单,双手奉上:“子政公编撰的《别录》全本,集六百零三家之书,一万三千二百一十九卷,六大类三十八种,包括书名篇目、著者生平、治学要义,著书原委、史实点评、是非论述。茂先公治学大家,今日乔迁之喜,柯不敢同俗,用黄白之物唐突大贤,搜罗了这套奇书相赠,这个宝贝现在是得遇明主了。”张华称道为良师的刘向是西汉的学问大家,曾奉诏整理五经秘书、诸子诗赋近20年,撰成的《别录》一书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在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古籍保护和传承的领域,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张华连谦辞的姿态都没有做,实在是这个礼物对于他的诱惑力太过惊人,好比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的时候迷失了方向,四周一片漆黑,杨柯送给他一座灯塔,在黑夜里放射出万道光芒,指引了他前进的方向。张华站起身来,一揖到地:“华今日双喜临门,非独为自己,也为天下读书人谢公子大恩。”
喜欢乱世太平王请大家收藏:(m.dmshu.win),耽美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