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没有急于选边,其立国原则为贸易自由。只要不损害贸易自由,美国对世界事务并不愿意多事,所以对于中国请求,美国不愿得罪日本,拒绝考虑,仅劝说日本应确保中国领土完整、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信守诺言,尽早寻机将青岛还给中国。一堆没有杀伤力的废话,但又是足以满足中国要求的漂亮话。
对于美国的要求,日本狼再作郑重承诺:日本对中国没有领土野心,只要德国无条件交出青岛,日本一定寻机还给中国。狼对羊说,你那块肉我吃了后再给你。
假如日本真的履行承诺,中日关系一定会在过去二十年和平发展基础上提升一大步,中国一定会感谢日本的担当、大度:对英国够朋友,对中国够意思。可日本毕竟是个短视的国家,一个利益至上的小人。另外,当时的中国没有实力,没有足够的能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才是最根本原因。
正义是需要实力背书的,弱国无外交!!
不久之后,缺乏实力的北洋中国只能再次重演十年前日俄战争中大轻国“局外中立”丢人现眼的荒诞弱国国际外交故事。
已经成长为亚洲第一强国的日本为了盟国大英帝国不惜一战,这是履行承诺。但日本不是发兵欧洲,与英军并肩对阵德国,那样成本太高,费力多还没有果子吃。日本选择了一条便捷的路,帮助英国在远东发难,摧毁、夺取德国在中国的利益。这办法不费太多力气,大英在欧洲吸引德军主力,太郎这边完全是下山摘桃子。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日本无法接受中德磋商,无法同意德国将青岛交给中国。道理很简单,青岛交给中国了,日本还怎样帮助盟友呢?
日本执意要用这种办法帮助英国,中国不希望这个结果,无奈与中国关系不错的美国不愿得罪日本;当时与中国关系也不错的英国也劝中国不必这样做,可怜弱国只能被强国摆布。
英国公使朱尔典劝告外交部参事顾维钧:“接受这样的安排,不要去挣那些不切实际的虚名了。日本既然答应归还,就不必一定要从德国手里直接拿回了。即便德国现在将青岛交给中国,鉴于情势,又有哪个大国会承认呢?”
当时的北洋中国没有铁杆盟友,更没有必须开战的敌人。中国曾想趁机与德国翻脸,与日本一起进攻德国在青岛的军事设施,无奈日本不同意。面对世界大事变,诺大的中国,竟然被排斥在事件之外,除了青岛是中国的,似乎没有中国什么事。
8月23日,最后通牒期限到了,德国并没有按照日本指令给予答复。日本随即按通牒宣布对德宣战,与英军一起进攻青岛。
在过去十几年,德国在青岛修筑了不少炮台。这些炮台基本上都是面对大海,防止敌人从海上袭击。克虏伯大炮威力不凡,从海上看,青岛似乎是固若金汤。
攻方,日本人对山东的地形地貌太熟悉了,甲午战争时,他们在山东作战,并在威海征服了最后的北洋海军。日本没有像德国设想的那样从海上进攻,而是绕到芝罘,从龙口登陆,由陆路向青岛推进。对于日本的做法,中国应起来抗争,应乘机直接介入日本不愿让介入的战争,而且是对日战争,因为日本这一次是不宣而战,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日本没有通过外交渠道向中国报备借道龙口。据顾维钧回忆,大总统袁世凯获悉日军行动,还是山东都督的报告。日本显然违反了国际公法,这给中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抗争理由。
然而,袁世凯却不准备这样做。在总统府紧急召集的会议上,顾维钧被袁世凯点名首先发言,顾维钧认为,日军在龙口登陆的行动已公然违反了国际公法,因为中国已宣布对欧战保持中立。那么根据国际公法,交战国双方应该尊重中国的中立。因此,为了表明中国确在尽其中立国的责任,中国有义务保卫国土以维护其中立立场。顾维钧明白主张中国应动用武力,抵御日军侵略。
参加会议的政务高级参事伍朝枢在发言中认为顾维钧的看法是对的,中国必须履行其中立义务,才能按照国际法保障中立国的权利。如中国不保卫其中立,沉默即便不是承认,也等于是默许日本的行动。
袁世凯转问陆军总长段祺瑞,他想从陆军总长那里了解中**队能采取哪些行动。段祺瑞说,如果总统下令,部队可以抵抗,设法阻止日军深入山东内地。不过,由于武器、弹药不足,作战将十分困难。袁世凯直截了当问段祺瑞抵抗可以维持多久。段祺瑞说四十八小时。袁世凯又问:四十八小时以后怎么办。段祺瑞望了望总统,说听候总统指示。
军队“不给力”,可能是袁世凯放弃武力抵抗的原因之一。袁世凯再问外交总长孙宝琦,孙宝琦支支吾吾不知所云,但可以肯定是外交上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袁世凯环顾左右,期待各部总长说点提气的话,无奈各位沉默不语,静候总统指示。
袁世凯深深叹了一口气,说他很明白根据国际法,法学家们认为中国应该怎样做,然而我们毫无准备,怎能尽到中立国的责任呢?他认为,国际法是人制订的,中国为什么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自己的国际法呢?袁世凯拿出一张事前准备的小纸条作为发言依据,他提醒各位同僚,十年前发生在东北的日俄战争,中国没有力量阻止日军行动,只好划出“交战区”。那么,现在也
喜欢大国杀请大家收藏:(m.dmshu.win),耽美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