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一开始还担心这个制度会遭到众人的抵触,最起码会让学者们感到不满。谁料想,制度推出之后,反馈十分积极,专家们都认为这样规定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大家拿着学院的工资,科研经费也是由学院全额提供,自己能够通过实验写出高水平的论进行发表,已经是赚了〃利这些东西,就算是大家的职务成果,自然是应当归学院所有的。
说起来,大家会这样想的原因,在于他们都是从体制出来的,完全缺乏专利意识。当年的体制根本就不允许研究人员个人占有专利,或者说得更确切点,连他们所在的机构,也没有把专利当成一回事,经常是随随便便就把技术送给别人了。甚至有时候还反被外国机构抢注了专利,弄得实际的发明人反而不能使用自己的技术。
秦海的材料学院从一开始就把专利当成了决定学院存亡的关键,李林广是亲眼看到热喷涂机的专利如何为秦海挣到数亿美元利润的,因此对专利的认识十分深刻。在他的指导下,材料学院的专家们都学会了重视科研产生的专利技术,但凡有一些成果,就马上报送给学院的专利处,由专利处组织申请专利。
为了鼓励学者们多出专利技术,学院还制订了对专利发明人的收益分成制度,规定从专利获得的收益,会按一定比例返还给发明人,一部分作为科研经费,另一部分则作为科研奖金,直接归发明人个人所有。
这项政策一出台,引起的连锁反应是十分强烈的。第一个申报了专利技术的是搞热敏陶瓷的专家张娅婷,她在材料学院实验室里研制出的一种热敏陶瓷技术被曲武陶瓷集团采用,并向材料学院支付了专利使用费。张娅婷因此而获得了一笔10万元的专利分成,一下轰动了整个学院。消息甚至传到了张娅婷原来的单位,引得好几位原来看不起材料学院,拒绝跳槽的专家也抛开矜持,投奔到材料学院旗下来了。
从那开始,专家们就认识到了专利技术的好处,并且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将研究工作的重心转向了能够产生出应用成果的方向。马恩曾经指出过:一旦社会产生某种需求,将比100所学院更能推动科技的发展。材料学院的情况正是如此,由于有利益的驱动,加上强有力的经济支持,这半年来,整个学院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专利处的人员由三人增加到十几人,还是应接不暇。
孙玉智本人是搞磁性材料的,秦海在把他挖过来的时候,曾经跟他谈过稀土永磁合金的问题,并且希望他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孙玉智一方面是自己对这个课题感兴趣,另一方面也有些报答秦海的心态,因此在稀土永磁合金方面倾注了大量的精力。
工夫不负有心人,孙玉智的努力也得到了丰硕的回报,他的研究不但为他提供了两篇优秀论,还产生了几项永磁材料新成果。孙玉智知道,这几项成果都是处于世界前列的,如果投入生产,可以产生出数百万的利润。在做出这些成果之后,孙玉智觉得自己终于能够坦然地接受秦海给他的优厚待遇了。([m.dmshu.win 耽美读书网]……
喜欢材料帝国txt请大家收藏:(m.dmshu.win),耽美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