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抱歉
从事物的判断和分析角度,就能准确的区分出两种不同的文明。
一个文明传承下来都是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性的,从思想到习惯上的独特性,而且是其他文明不太容易能够接受分辨的。
在隐喻这方面,华夏文明与受到华夏文明熏陶严重的东瀛文化自然是同气连枝的。
西方人常说东方人说话和表达不直接,喜欢拐弯抹角,其实这是一种人际交往习惯和社会构成的传承因素。
西方文明以早期大英帝国为文明主体的所构建的是一个契约文化,《大宪章》就是现在整个西方社会文化的基础。
而华夏文明是一个早起由道德社会构建的文化,由道德作为‘信用货币’来组成的社会体系,华夏讲究的词都是‘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名正言顺’等精神,也是因为这种道德体系,才会创造出瑰丽的文化。
即便是随着春秋战国后,礼乐崩塌,由儒家承担起的社会文化基础,也是讲道德社会变成了人情社会,这种人情文化,是西方人不太容易理解的,西方说的家庭组织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而华夏的家庭组织除了利益共同体之外,还有一丝人情羁绊。
而在这种人情社会中,说话的方式和表达方式就会有不同,西方的契约社会属于目的性,所以表达直接。
华夏的人情社会则是过程性,注重在表达中也要维护他人的利益,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点到为止’这种状态是基本道德。
所以在语言表达上,西方人会觉得华夏人的表达很繁琐,甚至是有些‘鸡贼’。
而隐喻这种文化,便算是华夏人,以及华夏文明影响的周边文化所最为发达的。
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是东瀛和高丽。
当两种不同的社会体系碰撞,自然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烦恼。
进入现代文明之后,资源信息的共享与文明的交流,自然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在针对西方列强在战争时期的种种行为上,东瀛喜欢用艺术的隐喻来表达不满和反抗。
而这种隐喻的讽刺,西方人是看不太出来的,因为他们了解这种隐喻反讽的思维,虽然他们也有隐喻或者暗喻这种手法,但是也都是比较直观的。
比如一些电影中,暗喻都是借助构图,比如最为著名的《阿甘正传》这就是一部隐喻的美帝国史,但是里面都是借助一些时代标志来隐喻或者暗喻。
比如猫王,橄榄球,独立战争,乒乓球外交,水门事件等等,只要了解这些时代的标志,就能通过联想将影片隐晦的表达给猜测出来。
但是华夏的隐喻就不一样,华夏的隐喻是文化中‘借物喻人’‘借物比德’的隐喻方式。
《铁扇公主》中,就是用这种隐喻方式,把时代与思想加注进剧情中,来勾起民族根源性的共鸣。
这部动画中表达了当时人民最熟悉的人家文化‘仁义礼智信’等民族精神,还有在面对抗倭战争时期的反抗精神。
影片《铁扇公主》中虽有孙悟空强行借扇,与牛魔王不顾兄弟之情相互打斗,猪八戒变换形象欺骗铁扇公主的行为,但这些在解救众生的意义面前皆可忽略。
lún_lǐ是站在时代的规范,这说明lún_lǐ道德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电影中,解救众生恰恰是一种救国图强的方法,这就是大爱,不以个人意识为主导,而以国家和民族兴亡为先,为此,一切都应让位于国家,让位于民族大义。
影片中牛魔王的形象就是将当时侵华倭寇缩影,而孙悟空最后号召大众反抗牛魔王也是一种反抗的表达。
华夏的观众会因为这种表达而感动群情激奋,而放到西方观众眼中,这就这是一个剧情而已。
这就是文化习惯带来的根本性差异。
东瀛早期很多文学家或者艺术家都用这种方式来嘲讽过西方强权,而且西方观众甚至学者当时都是看不出来,直到后面有人点出才恍然大悟。
这种手法用了将近几十年了,而且还屡试不爽,倒不是西方人笨,只是思维惯性的差异。
《千与千寻》这次直接被西方看出来,一是因为角色形象设定有些直白,而就是针对宫崎骏,西方已经有专门的研究机构了,就是怕再出现一些尴尬的乌龙。
不过王耀这次用一个浅显的剧情来隐喻当年的八国联军,看似通俗背后的文化符号反而藏匿的更加深,而且在王耀没有标明自身立场的时候,那些影评人也不敢随便给王耀戴帽子,所以到现在,西方还是对《十二生肖转》一片好评。
而且经常那它来与《千与千寻》对比,捧一个踩一个,来消除《千与千寻》的影响力。
不过在真正的‘同类人’眼中,王耀想要表达的东西,自然一目了然,从剧情对话的风格,宫崎骏就能看出藏在《十二生肖转》中对战争以及侵略者强烈的反抗精神。
这才是他邀见王耀的主要原因,第二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属于华夏传统风格的动画再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是一件让他最为高兴的事情,他愿意与王耀交朋友。
王耀和宫崎骏的谈话很投缘,文化上的同根以及对华夏文化的憧憬让这个性子有些古怪的老头难得的不太尖锐,跟王耀探讨了一下关于华夏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形象时,兴奋的像是个小孩子。
他一直对于华夏身后,尤其是《山海经》中怪兽十分
喜欢神级复兴系统请大家收藏:(m.dmshu.win),耽美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