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手艺和艺术
“当年我无以为报,就许下你父亲说,只14要我还活着,未来你们父子吃不上饭了,我给你们一碗饭。”金闻声看着王耀沉声说道。
王耀一怔,以前或许他不懂,不过现在多少了解了一些他们这些传统文化的规矩,这给一碗饭,可不是真的给你吃一顿饱饭,而是教会你一门手艺,活命的手艺。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规律,在古代,人轻易不会离开家乡,而一门手艺,只能养活一个人,再来一个可能就要饿死一个。
所以一般手艺人不会轻易收徒,只有感觉自己不行了,手中技艺需要传承的时候才会寻找一个弟子,像梨园行那种走了大运,需要大量学徒的民间艺人行当,还是少数,因为市场有饱和度。
金闻声以这个报恩,确实证明了当时王硕是真的救了他的命,怪不得系统说,这门技艺要断绝了。
“您的意思是?”王耀小心翼翼的问道。
“你愿意跟我学评书吗?”金闻声脸色严肃的问道。
看着老爷子突然义正言辞起来,王耀敏锐的紧张起来“我是愿意的。”
“那你可能就要从杭艺退学了。”金闻声脸色缓和了一些。
王耀愣住了。
“所谓一臣不侍二主,你既然入了我门,自然不能去那梨园行了,而且评书是门大学问,我七十岁了一门心思评书,从艺近五十年,也不敢说自己做的多好。”金闻声说道。
王耀面露难色,说实话,如果在越剧和评书里选,他是选越剧的,因为第一越剧的条件好,他如果真的拜师徐峰,前途基本不愁,而且他还要在学校里积攒声望值。
但是如果他选评书,那么根据他对这些传统民间艺人的教授方式,他很可能在二十岁之前都不能出这个小院子,专心钻研这门艺术。
但是系统那个子虚乌有的奖励又对王耀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这就像是天上掉下来两个馅饼,他只能吃一个,不管他怎么选,都觉得亏。
金闻声看着王耀那张还有些青涩的小脸纠结的神情,微不可闻的叹息一声,又倒了杯酒,一口干掉后起身“你先考虑着,我去做饭。”
王耀也起身,在院子里踱起步来。
院子里一直对王耀虎视眈眈的京巴犬,似乎也自来熟起来,绕着王耀跟他一起晃悠起来。
将近半个小时过去了,金闻声老先生已经烧好了一桌菜,见王耀还在院子里转悠,不禁有些惊奇。
虽然王耀在转悠,但是却不是那种无头苍蝇的盲目乱转,从表情和沉稳的步伐就能看出,王耀是在认真的思索,而且似乎陷入很深的思考领域。
这种在他们眼中,可以叫做‘钻’就是所谓的钻研精神,谨慎,深刻的去研究一件事物,金闻声还是很欣赏这种人的,虽然王耀的年纪不大,但是确实很沉稳。
“先吃饭吧,没什么好招待的。”金闻声笑着对王耀招招手。
王耀从出神中回过神,抓了抓头坐回石凳,看着桌子冒着热气的菜。
西红柿炒鸡蛋,还有一个蒜苗炒肉,还有一个北方的腌咸菜。
王耀已经很久没吃过这种热气腾腾的家常菜了,学校食堂的饭菜虽然也是热的,但是那是大锅饭,给很多学生吃的。
而家常菜,是一家人吃的。
王耀接过金闻声递过来的碗筷,道了声谢,低头闷声吃起饭,虽然他来的时候在学校吃了三个馒头,但是现在也挺饿的。
更重要的是,他真的很像吃这顿家常饭。
王耀的情绪波动很明确,见识过无数人的金闻声有些叹息的看着王耀消瘦的身板,抿着散酒叹了口气,确实是个苦命的孩子。
作为一个从旧时代走过来的老人,吃过太多的苦,经历过太多的磨难,所以很见不到现在的孩子吃苦,尤其是王耀这种孤苦伶仃的情况。
金闻声的老伴早年去世,这些年一直也都是自己一个人,退休后在津门茶馆继续说评书,然后一路南上,走走停停,教了不少野路子的弟子,尤其是在西河门评书,老爷子是绝对的祖师爷级别,基本上西河门评书所有的后人,都是他的徒子徒孙,可是老爷子到现在也没有一门真传,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
真传和外门的差距在于继承,真传继承的不止是这门吃饭的手艺,还有振兴和延续这门手艺的责任,所以人品,天赋以及心气缺一不可。
手艺人不是要饭的,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手艺人要做的就是这状元,尤其是他们这种以文戏为主的民间技艺,拼到最后,拼的全是学问,如果不会做学问,就没有创新,也就无法发展,封步自固是必死无疑。
任何一门手艺需要传承,除了原本的东西,还要有发展和进化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精神。
评书,戏说历史,让白丁百姓知道谁是梁山好汉,三国霸主,以及那些映射历朝黑暗的故事和典故,他们不知是手艺人,还是最基层人民反应当代社会问题的中坚力量,这些手艺进化到现在,早就不是单纯的营生手艺,而是真正的艺术,老百姓自己的艺术。
但是当说书人意识到这层观念的时候,另外一个门户的问题又来了。
金闻声是传承与西河门传人,另外还有评书门和东北大鼓来争夺门户正统问题。
单纯来说,不谈艺术争执,不谈曲艺发展。
评书门和西河门这种说法
喜欢神级复兴系统请大家收藏:(m.dmshu.win),耽美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