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便是三年过去。
王屋山一行,对王峰触动很大。回来之后,他决定暂时放弃自己喜爱的阵法演练,专心修炼阴符七术心法。
按照徐福的说法,如果七术修炼成功,不必依靠任何东西,自己便能汲取稀薄的仙灵之气了,到那时阵法演练所需要的仙灵之气便是应有尽有,无需再去费心找什么灵兽的内丹和仙灵玉石了。
不过对于这样的说法,王峰并不相信,因为伯父孙逊也是七术圆满,每次摆设阵法的时候仍然要用到仙灵之石头和兽丹,而且伯父也从没有告诉过他,七术圆满就可以畅心所欲的吸取仙灵之气。
虽然这三年来,王峰紧随徐福左右,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一路走,一路修行。相比三年前,少年稚嫩的脸上少了一份童真,多了一份深沉,甚至于连续几天都不曾说出一句话,露出一次笑脸。
在他的内心,仇恨两个字如同两座泰山压在身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但没有丝毫减轻,反而让他觉得越来越重,重到令他觉得快要窒息的程度。于是,修炼阴符七术就成了他唯一的乐趣。
有朝一日,七术练成,杀掉秦嬴政,为父母,为孙伯父报仇雪恨,这是支撑他刻苦修炼,活下去的唯一信念。当然,十岁的少年心里很明白:此时,自己要做的只能是隐忍,不能表露出丝毫,否则,即便是有徐福保护,秦始皇想要杀他也绝对是易如反掌那样简单。
公元前219年,秦王泰山封禅。
封禅是古代帝王最隆重的祭祀仪式。在泰山上修筑土坛来祭天,回报上天的恩德,叫作封。在泰山下面的宗庙中祭地,回报地神的功德,叫做禅。按照《尚书》的记载,舜帝就有五年巡视一次的制度,舜帝曾到五岳进行过祭祀,夏禹继承了这种制度。到了周代,又形成了天子祭祀天下名山大川,以对待三公的礼节祭祀五岳,同时还有诸候们祭祀自己国境内的名山大川的制度。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到泰山封禅的做法即停止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又开始了这个活动。
泰山雄踞东方,而东方被认为是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封禅活动又染上了“君权神授”的色彩。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形容说:“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就绞尽脑汁找“祥瑞”,昔日秦文公出猎时获得一“黑龙”,这便是天赐祥瑞于秦始皇,这便是受命于天。封禅意味着“受天有命”,意味着天下太平,功及于天下。
自此,秦王嬴政正式称帝,去王为帝,人称始皇帝。
随徐福伴驾同往的王峰来说,封禅大典是无足轻重的,重要的是能拜祭伯父孙逊,墓地修建在泰山南麓的一处向阳山坡下,占地十几亩,墓碑之上写的是谏议大夫孙逊,这是嬴政亲封的谥号。祭奠完伯父之后,他本想一并回后石坞一趟,回当年的山洞看看,但是他犹豫半天,内心发怯,竟是没敢前往。
毕竟后石坞留给了他太多太多的记忆,他记忆中唯剩的快乐时光可能就是后石坞与伯父孙逊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所以他怕,怕自己触景生情,怕自己再一次濒临崩溃。
在修炼的闲暇之余,他时常失神,呆呆的坐着半天不动。他总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没有家的孩子,虽然徐福待他无微不至,尽心尽力照顾他的一切,但是对于王峰来说,徐福却始终无法摆脱和秦王嬴政一伙的事实,他与孙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没家的感觉很孤独,但后石坞那个家他却不能回,即便回去,那个地方也不再是家。
此时支持他的动力只剩下了复仇两个字。而复仇的前提就是提高自己,毕竟与仇人为伍的日子并不好过。
刻苦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冬日的一个清晨,在终南山密林内潜伏三天三夜的王峰成功杀死一只吊额白睛老虎之后,终于领悟了《本经阴符七术》第六篇兽猛之力的精髓所在,一举进入最后一篇:灵魂合一。
十岁的少年虽然瘦弱,但比三年前已经长高了很多,举止言行也变得更加稳重成熟,有时候连徐福都不得不收起与后辈孩童说话的口吻,而是以成人之礼对待。
心中默念着《本经阴符七术》最后一篇,灵魂合一的修炼心法,王峰不由得有些莫名其妙,前面六章皆是以动物做比喻,唯独最后一篇主角换做了人,看上去貌似是对前面六章的总结,但细细想想,又全然不对。
一晃三个月已经过去,王峰在修炼上却是没有存进,犹豫再三,他找到徐福。谁知道昔日对他热情有加的徐伯父,面对他的疑问,只是冷冷的说了四个字:忘记自己。
说完,徐福便头也不回的转身走开了,走出很远,一直走到王峰看不见的地方,徐福这才禁不住的哈哈大笑,因为王峰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了,但他知道他已经帮不上王峰什么了,也绝不能用任何言语去误导王峰,最正确的方法就是让他自己去感悟。
王峰也知道,《本经阴符七术》本就是一部靠自己慢慢感悟的修心功法。何谓阴符的阴,就是指看不见摸不着,藏在暗处的事物,而每个人从出生开始一直到成年,所有的经历和道路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人与之一致,即便是双胞胎也不会一模一样,所以在修炼上,人人内心的想法都是千差万别的,所以,七术
喜欢仙实录请大家收藏:(m.dmshu.win),耽美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