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皇帝打压异姓王的趋势太明显了,平时让长宁王姬羽练兵没什么, 虎符是在皇帝手里, 没有皇帝的命令, 他调动不了一兵一卒,带兵离京就是另一回事了,皇帝未必信得过长宁王。
二皇子则不然, 他是神佑皇帝的亲儿子, 皇帝再是多疑,比起外人总是要更相信自家人的。
只是卫盛已经是事实上的皇长子了, 母亲徐贵妃又是后宫诸妃之首, 再让他领了兵立了功, 其他皇子就算是彻底没有机会了。当年的中宗皇帝凭什么废帝, 靠的就是手里的兵权。
当然,卫盛以往并没有上过战场,虽说演习时表现不错, 可到底和实战还是有区别的。也有人因此忧心忡忡, 觉得皇帝的决定太过冒失,要是凤台关守不住,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不过这样的人并不多,更多人还是对卫盛充满信心, 大衍皇朝一百多年没有打过败仗了,区区一个铁勒算什么。这些人显然是忘了,不败的一百多年里, 有八十多年是根本没有开战的。
只有极个别人看得更深想得更多,铁勒的铁骑能不声不响摸到凤台关,还能把霍博困得无力突围,显然是早有准备势在必得,这同时也说明,大衍皇朝自身的问题不容小觑不容忽视。
君律算是其中看得最深想得最多的人了,他根据长宁王等人给出的信息分析出,天庸等三关沦陷的主因不在于铁勒人有多厉害,而是派系之争造成的。每个人心里都有小九九,都想自己少出力少损失,打得过上下齐心的铁勒骑兵才是怪事。凤台关缺衣少食武器不足则是吏治腐败的后果,兵部开出的计划是没问题的,户部划拨的银子也是足额的,但是层层划拨下去,问题可就大了。
君律不担心卫盛的能力,那是他前世见证过的,只是这一趟回来,卫盛就彻底没有退路了。
排行出身都占优势,若是再有了军功,神佑皇帝能赏卫盛的就只有储君之位了。
“如若二表兄真能得胜回来,我们的计划还要照旧吗?”姜源貌似不经意地问道。
自从获悉神佑皇帝属意的储君人选是安贵卿生的十皇子卫盉,三家铁帽子王就决定要支持他了,他们甚至已经和安贵卿搭上线了,虽然还没有正式结成同盟,可也差不多是心照不宣了。
对于永安长宁昭阳三家来说,他们需要从龙之功,以保证家族荣耀长盛不衰;对安贵卿和十皇子来说,只有皇帝的心意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一些更实际的可以握在手里的东西。
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双方背着神佑皇帝的合作自然而然就开始了,可谓一拍即合。
但是北疆的战事打乱了扶持十皇子上位的节奏,按照原来的计划,这件事不用急也不能急,反正十皇子年纪小,皇帝的心思也在他身上,一切按部就班就好了,不用操之过急。
可要是二皇子携战功归来,截胡也不是没有可能,十皇子在年龄上的劣势太明显了。
永安王不奇怪儿子提出的问题,他瞥了姜源一眼,淡然道:“果真如此,就是天佑大衍了。”
如果卫盛真能上位,对三家铁帽子王来说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可无论他是成是败,与他们都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卫盛不是卫盉,锦上添花对他意义不大,他又不缺雪中送炭的人。
闻及此言,姜源面上闪过浅浅的一缕忧色。虽说从小到大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可卫家的诸位皇子里头,也就卫盛让姜源看着还算顺眼了,这不仅是因为他当初救了姬宁的关系。
可在决定站位的时候,永安王长宁王和昭阳王几乎是不约而同就把几位成年皇子全部排除了。其中,他们否决卫盛的理由就是,行事冲动不听人劝,作为合作对象配合度低到可怕。
君律对此深以为然,卫盛人品不差御下也宽厚,可他只要脑子一发热,徐贵妃和徐舅舅也是拦不住的。
表面上看,卫盛是皇子们中形势最好的,可仔细一看,也是最险的。换成卫盈那般小心谨慎的性子,这样的局面还有可能被化解,可是卫盛的话,就让人很不看好了。
至少三家铁帽子王是不敢把赌注放在卫盛身上的,因为他们根本改变不了卫盛什么。假如卫盛有幸胜出,功劳基本算不上他们的,可他要是不幸败了,他们通通都要被他拖下深渊。
君律的确是很不看好大衍皇朝的未来,可他希望卫盛旗开得胜的心情和其他人是毫无二致的。
无论如何,君律也是大衍皇朝的子民,外敌入侵边关沦陷生灵涂炭的局面绝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就在君律琢磨着,卫盛离京期间他和卫盎要把卫盈盯紧点时,他接到了随军出发的通知。
“为什么让我去凤台关?我能做什么?”君律完全搞不懂,神佑皇帝又在抽什么风了。真是对卫盛不放心,想找个人牵制他,姬宁不是很适合吗,好歹从小在西城大营摸爬滚打过的。
再不然君彻和姜渊也比他有资格,他一无爵位二无官职,怎么就被人给看上了。
总不会是因为他姓君,皇帝就觉得君家能出第二个昭阳桓侯吧。事实上,世代书香的琅琊君家能出君临这个异类,全是拜他的母家长宁王府所赐,君临的武功和兵法都是母亲和舅舅传授。
君家人的军事天赋似乎全给了昭阳桓侯,他的子孙后代全都不擅长这个。更别说君律还不是君临的后裔,他们只是都出自琅琊君家而已,严格算起来,君律和君微是早就出了五服
喜欢重生之君临天下请大家收藏:(m.dmshu.win),耽美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