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我们需要放弃所有其他的计划,只专注于孟养城的防守计划。”姜榆罔回答道:“你需要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北城的防守上。”
阿乌玛听到了姜榆罔的话,神情开始变得严肃,而这种严肃里还透露出一丝丝的艰难:“可是我们,可能无法敌得过麓川军。”
作为莽古堡军队中地位很高的人,又深得姜榆罔的信任,阿乌玛所能接触到的情报是非常多的,除了普通的情报之外,姜榆罔也将一些自己的判断和阿乌玛进行沟通,而这让阿乌玛能够得知更多的普通士兵所接触不到的情报。
姜榆罔摇摇头:“我们做不到在麓川军前面守卫孟养城,但是可以做到一定程度上的防守,拖住麓川军的攻势,从而等待援军。”
“援军?”阿乌玛眼前一亮,这是姜榆罔和他们这些高级军官的交流讨论中所提到的最多的事情。
援军,是孟养城大战的关键,如果是普通程度的援军,孟养城的防守想要获得并不是十分困难,甚至可以说,明军的中军主力一直有小规模地支援孟养城,参与一些中小规模的战斗。
不论这些支援的效果,来自明军主力的支援对于孟养城来说一直是有的。
但是现在孟养城面临的压力,并不是以前那种规模的援军可以减轻或者改变局面的,而是需要大规模的援军,这种援军会彻底改变孟养城的形式,但是同时也会改变明军主力在江头城的战局,所以援军对于孟养城来说又是一种求之不得的事情。
为了获取援军,莽古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终的援军还是处于紧张的危机一线,没有任何人有获得援军的把握,毕竟想要抵抗来自孟养城附近的这一次麓川军的大规模反攻,实在需要太大的支援投入了,明军主力如果要提供援军,可能会带来整体的战略布局的改变,所有的统帅都很难承担起这种军事战略的责任,唯一的可能就在靖远伯王骥身上。
而姜榆罔所有的押注,在最后也到了王骥身上。面对麓川这一次的兵锋,几乎是打破了时空的约束的军力,集结了整个孟养地区的全部实力的孤注一掷,孟养城的明军实力实在不足以为敌。
一定程度上说,从姜榆罔未穿越之前的那一次的世界线上的麓川之战的终局,到姜榆罔穿越来到的孟养城,麓川之战仿佛按照着固定好的剧本一样走向相同的结局。
虽然姜榆罔拯救了莽古山的明军形式,填补了孟养城的防御漏洞,但是麓川势力还是表现出来了可怕的组织与集结能力,最终形成了孟养城眼下的局面。
在这种局面下,姜榆罔和阿乌玛等高级军官讨论了许多方案,许多是在如果援军不能及时赶来的情况下的备案,但是在这所有的备案中,还存在着一个等级最高的,能够有效阻止麓川军的方案。
那就是考虑到最高等级的援军的方案,尽管可能性很低,但是的确存在一丝可能性。而姜榆罔为了让这一丝可能性扩张到最大,尽力将莽古堡的情报机构建设发展到了一个相当完善和成熟的地步。
超过三百人的情报机构,说是整个麓川地区最发达的情报机构也不为过。而为了维持这样的一个情报机构,姜榆罔投入了巨大的努力。
莽古堡的情报机构其实也可以说的上是不负众望,带来了宝贵的情报信息,是作为证明孟养城军情的重要情报,但是究竟能不能等来援军,还是需要等待最后的消息。
而在最后的消息等待过程中,莽古堡这边可以说是完全不顺利,因为莽古堡的等级太低,说到底不过是一名百户的部队,很多莽古堡的住民并没有正经的明军身份,能不能被看作友军势力都是存疑的。
在很多地方,甚至是明军的防线,莽古堡的成员都必须小心行事,刻意隐藏身份为麓川的普通百姓。而莽古堡的军队则是全部依仗白千帆的庇护,没有白千帆的许可,莽古堡的军队甚至不能进入孟养城中驻防。
所以最终,求援最关键的一环,向蛮寺寨明军大营的求援沟通,必须仰仗孟养城的高级军官与明军大营建立沟通,说的简单点,就是交给白千帆来负责。
但是白千帆的人却在这最关键的一步出现了问题,求援遭遇失败,并没能够得到来自蛮寺寨明军大营的支援。
而剩下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为了最后的消息,姜榆罔决定用自己培养的优秀情报人员,或者说是公元十五世纪的侦察兵来做最后一搏。
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最终的情报,这个情报是改变一切的端口。
虽然最终情报的到来并不如姜榆罔所想象的那样正式,确凿,也无法让他真正的乐观起来,但是毕竟还是重要的情报信息,而他在思考之后,也决定相信这个情报,信任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情报人员,相信自己的选择和判断。
于是他进一步向阿乌玛介绍情报的具体内容:“根据情报,我们将会获得超过一万的援军,其中的骑兵可能在两千人左右,所有人都是来自靖远伯大营的精锐,没有充数的人,只要等到这支援军赶到孟养城,我们就能扭转孟养城的局势。”
“超过一万人!”阿乌玛瞪大了眼睛,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太大的数字了。
其实只要是明眼人,见过麓川战场的局面,就能知道明军面对麓川军时的兵力战损比。无论是麓川人,还是明代人,亦或是后来人,常常会夸大明军的人数,以至
喜欢大明枭臣请大家收藏:(m.dmshu.win),耽美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