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渐渐深了。
在肖恒临时收编了那些闲汉,并将每人限买一份的规矩临时调整成了十份之后,过热的销售情况终于算是稳定下来了。
然后漫长的一天,总算是结束了。
总结来看第一天的报纸虽然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但的总的来说其实也并没有出乎肖恒的意料之外——他可是按照十万分来备货的!最终的销售额堪堪的停在了八万九千份上。
肖恒为何能够未卜先知呢?因为他特意查阅了一下现在的临安人口。
此时整个里南地区包括周围乡村都算上差不多有一百二十万人,其中约6成是城市人口,而还有一两成是回经常进入临安市区的乡村人口。
也就是说经常出现在临安城内的差不多有九十万人。
而临安地区由于是天子脚下的关系,所以文盲率是比较低的……可即便如此此时的文盲率也超过了85!
要知道清末和民国都曾经大力推行新式教育,但即便如此等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文盲率也超过了80,所以尽管南宋一朝极尽繁华,但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底层农民压力巨大,基本没有能力供养读书人。
不过反过来说,不少手工艺者、小商人的日子稍微好过那么一点,而且自身从事行业的要求也使得他们要懂得一些文字,所以南宋,至少是临安府周围的文盲率会低一些。不过再怎么低也绝不可能比新中国时期的文盲率更低。
所以按照城里有85的文盲来算,整个临安城里能够读懂报纸的也就只剩下十三万五千人了,再加上不可能每一个能够读懂报纸的人都会买一份报纸,所以肖恒准备的这十万分绝对属于富富有余了。
事实也证明肖恒的预计没错——除去那些闲汉们重复购买的之外,第一天的报纸销售业绩大概在5万份左右……也就是说这些闲汉以及被他们挑动起来的购买狂潮这才使得这报纸的销量差点翻倍。
不过虽说这将近九万份分听起来似乎很厉害的样子,但这销售额却不过是九十贯……一个月下来也不过是不到3000贯的生意。
说实话,这生意虽然比肥皂赚钱,但依然无法跟仙云台旁的点心铺相提并论。
但肖恒卖报纸又不是为了钱。
次日清晨,不少后知后觉的没买到报纸的人,一大早就出现在了仙云台的纪念品窗口想要碰碰运气……
“大娘!那报纸……报纸给我来一份。”一个打扮还算体面的中年八撇胡说道。
“一文钱一份。”今日,这卖报纸的仆妇也换了一个,倒不是因为昨日那位累坏了,而是因为这纪念品售卖处原本就是每天替换的工作。
“好好好……”那八撇胡中年人连忙付钱并接过了一张报纸,然后他就迫不及待的翻到最后一页,可惜却并没有看到他想要的。
“大娘,麻烦打听一下……不是说这报纸上有些肥皂的方子吗?怎么没了?”八撇胡中年人有些着急道。
“昨日的报纸自然是昨日的内容,今日的报纸则是今日的内容……”大娘面无表情道。
“可是……唉,算了。”那八撇胡长自认倒霉的叹了一口气,刚想将报纸扔掉忽然想起来什么,拿过这报纸认真的看了一遍。
当然这一次他就是从头开始看的了。
第一版在“临安日报”的大标题下面是今日的日期,再下面就是“新闻”板块了。
周边的新闻杂事每天不同,所以也不愁这新闻版块会没有内容。而最下面一小条依然是今日物价小栏目,二三板也依然是七侠五义的新连载。
当那八撇胡中年人翻到第四版的时候,原本失望的表情忽然有些触动,随后眉头都渐渐的皱起来了……而直到他读完整个人忽然变得兴奋起来。
原来今日的第四版上介绍的是一种曾经被卖得很贵的一种点心——枣糕的做法!
是的,肖恒直接将他获得第一桶金的枣糕配方以及烤制流程贴了出来。
这报纸的第四版肖恒的定位就是发家致富、增长见闻的板块。为此他准备了酿酒、茶点、饮食配方等等各种各样的开店小妙招,另外他还准备用这个板块来介绍各种海外才有的香料、植物、作物以及矿产情况等等。
“我说这位爷,您是不是买不着报纸了?”忽然一个闲汉凑了过来笑嘻嘻的问道。
“我要买的是昨日的报纸……怎么?你有办法?”那八撇胡一边问一边小心翼翼的将今天份的报纸收好——虽然他们家不是做点心生意的,但他也知道这枣糕好吃卖得贵,以后叫家里人自己做一些以饱口腹之欲也不错。
“当然!咱可是在这仙云台刚开张就在这里卖座了的……”那闲汉笑道。
“那你准备卖个什么价?”八撇胡问道。
“二十文。”那闲汉伸出连根手指比了比。
“二十文?”八撇胡眉头微微一皱,这可是翻了二十倍……但好在基础价格低,即便翻了二十倍也不值几个钱,所以八撇胡痛快的交了钱心满意足的拿了昨日的报纸走了。
一边走还一边嘀咕着:“这钱也太好赚了!一文的东西卖到二十文!哼,明日可得想着买了……”
肖恒之所以不制止这些闲汉肆意抬价的原因就在这里——与其花高价买昨日的报纸,不如每日都来买。而且肖恒还准备在时机成熟之后出个订阅策略,以一个折扣价一定就是一个月份的,甚至一年份的报纸!
这样才能稳固报纸的发行,保证一定
喜欢我在南宋能网购请大家收藏:(m.dmshu.win),耽美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