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塞式火箭引擎不受高度影响的特性可以造出一种单级入轨、重复使用的太空船,直接从地面发射进入太空,之后整体完整降落,像传统飞机一样全部重复使用。
很快这个设想就有人开始进行实际研制了。
没错,就是美瑞肯航天局。
不得不说,那个年代的美瑞肯航天局真是有钱,而且又有钱又有理想,敢为天下先。
就为这个,唐超也得给他们点个赞。
他们敢为天下先的行为,不管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给后来者提供了很多可以摸的经验,让后来者节省了很多资金和时间。
当时他们围绕这项科技开始了10多年的-2200发动机研发计划,用的是线性结构,就是那种看起来像长方形的火箭引擎,很有未来飞船的感觉。
跟这个引擎配套的是一个叫做“冒险之星”的单级入轨航天飞机替代项目,三角形的升力体结构机身配上方形引擎,加上无人驾驶概念,那就代表着未来。
不过这玩意看起来美好,实际上却困难重重。
因为需要复用,所以对材料和工艺要求极高,加上技术受限,就导致气尖引擎时常有不稳定的情况,导致在空中突然推力下降。
这在升空进入太空的过程中是非常危险的。
另一方面隔热和散热的问题也牵涉到新材料,一直没有解决。
后来他们感觉“冒险之星”方案太激进了,所以就搞了一个小的验证机。
毕竟“冒险之星”全重1100多吨,长宽都超过45米,比航天飞机大多了,哪怕大部分都是燃料重量,把这玩意一截不抛的弄到太空轨道也太难了。
还是小点好,小也能满足他们。
于是就搞了长宽高尺寸缩小一半,重量。
毛熊也是够意思,狠狠地宰了它几刀,船票一年比一年贵。
唐超现在看到的其实是第二架原型机,第一架原型机已经制造完毕了,在做各种地面测试,第二架是进行飞行测试的。
它正在被组装,沃纳带着唐超去里边看了看客舱和驾驶舱。
这个型号有三个舱,分别为驾驶舱、过渡舱和客舱。
飞行器的对接口在背上,靠近机首部分,有个向前滑动的舱盖,进去之后就是过渡舱,也兼任气闸舱。
这个舱里还会装一些补给,因为按照设计,乘客们会在轨道上待两个多小时,有一顿简单的太空餐。
过渡舱往前是驾驶舱,可以坐两名驾驶员,往后是客舱,可以坐四名太空游客。
虽然现在几个舱里什么设备都还没装呢,但是唐超已经能想象它运行时的情景了。
由于这架飞行器是翼身融合的机身,不是圆柱形机身,不好在两侧开舷窗,所以这架飞行器的舷窗就开在了上边。
就在座位的前上方舱壁上,乘客抬头就能看到。
等飞船到达预定轨道之后,乘客们可以解开安全带自由活动,感受失重的奇妙。
在这期间,座位会放平,为乘客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可以玩一些失重翻滚、失重飞翔的动作,也可以飘到舷窗旁欣赏美丽的太空和蔚蓝的地球。
这个型号的飞行器性能其实并不好,它的大小跟美瑞肯之前实验的“ x-33”类似,不过造型更科幻一点。
而且“x-33”虽然可以像滑翔机一样在跑道上水平降落,可是起飞的时候却必须跟火箭一样垂直发射,不能借助空气的升力节省部分燃料。
而这种垂直起飞的单级入轨飞行器,一般的有效载荷能力只有1~2。
也就是说哪怕设计非常合理,起飞重量100吨的飞行器也只能运上去2吨货物,设计不好的只能运1吨。
跟分级火箭抛掉死重之后产生的4、5有效载荷不能比。
就像比较出名的重型猎鹰,它的起飞重量大约是1420吨,低轨道运载能力可以达到64吨左右,荷载比达到了4.5。
如果是垂直发射的单级入轨飞行器,相同的起飞重量,顶多就能运送28吨的货物。
这还是往好了算的理论值,飞行器设计差一点,可能连20吨都运不了。
而唐超之所以说他这款飞行器性能不好,不是因为它达不到2的运力,恰恰是它只有2的运力。
他这款飞行器可不是垂直起飞的,而而是可以水平起飞的。
火箭要想垂直飞起来,推力必须要比重量大,比如推力是10,重量是9才能飞起来。
但是两个值也是有限制的,有个合理范围,不能无限大。
要不然就会出现推力过大,早早把燃料烧完了,最终飞不到轨道,然后掉下来。
或者是出现燃料装多了,重量过大,推力推不动火箭,飞都飞不起来。
他这种水平起飞的有翼飞行器就好多了,翅膀可以借助空气的升力,哪怕推力比重量小也没关系,照样可以起飞。
就比如他眼前这款轨道穿梭机,它的起飞重量是100吨,大部分都是燃料,但是六台发动机提供的最大推力只有93.6吨。
垂直起飞肯定飞不起来,好在它的机翼可以借助空气升力,它以50的推力都可以在跑道上起飞。
把推力调小,燃料消耗的也少,等飞到高空,空气稀薄,升力不够,小推力推不动了。
没关系,飞了一段时间,燃料消耗了一些,它的重量不到90吨了,那么开到100的93.6吨推力,足以把越来越小的重量推到轨道上。
本来这种设计可以突破2的设定,可就是它使用的坎星科技
喜欢超级科技领航者请大家收藏:(m.dmshu.win),耽美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