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除了司令部机关外,还有政治部、卫生院、服务部、警卫连、通信连、汽车连、招待所、大礼堂、运动场、军区幼儿园,以及文工团等单位和设施。
饭堂四周种植了很多松柏树,原因就是这里曾是一大片的坟茔。
文工团排练楼后面是一个大山包,平时声乐系和乐队的团员们最喜欢朝着山包练习。
这些年随着b市的一些军事机关陆续地迁来,这附近渐渐变得不再那么荒凉。
林峰作为舞蹈队的队长,他本身亦是非常好的舞蹈男演员,下午五点半时他带领着男学员们准时来到了饭堂前面,与女学员们一起集合。
除了舞蹈队的学员们,文工团的其它团体今年也招进来了不少新兵,因为他们的年龄相对较大一点,先参加完新兵连的训练后才会来这里报到。
队伍重新在饭堂前列好了队,林峰请学员们自我介绍。
这二十多个小学员来自全国各地,以北方各省为主。歌舞团的团长高樱也出现在了队伍前面,看着这群孩子,她心里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有压力。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排《白毛女》、排《红色娘子军》,里面一招一式都是固定的,比的就是哪个团队能把舞剧排练到极致,细节扣得更完美无瑕。
这一批学员就是为了排练大型芭蕾舞剧招的,上级给了不少名额,专门让他们特招了一批基础较好的舞蹈学员从小培养,以便把队伍建设成更专业的、规范的文艺工作团队。以前演员只要秧歌扭得好,腰鼓打得好,就可以成为出色的文艺工作者,现在不行了,那些擅长民族舞的演员,已经不再是文化宣传的主流了。
军区文工团中没有成立京剧团,主要以歌舞和话剧为主,除了舞蹈和话剧学员,这两年还招了一支管弦乐队:单簧管、双簧管、巴松、长笛、大提琴、小提琴……中西乐器,泱泱一个中型的交响乐团。
林雪娴一直认为六六年至七六年的十年是一个错乱的年代,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年代,本来属于一小部分群众的艺术,比如芭蕾舞剧、比如交响乐,却因为样板戏的浪潮,被广大普通群众接受和熟悉。
就像是一颗本应结在秋天里的果实,却长在了春天里,林雪娴一直不敢想象,那个年代中住在穷乡僻壤的人们的耳边也每天响着交响乐,社会上家里稍微有一些条件的年轻人们争先恐后地学着昂贵的西洋乐器,一时间出现了无数的野路子演奏家。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交响乐很快的又成为小众的艺术,流行音乐开始大行其道,轰轰烈烈的交响乐运动就此土崩瓦解。
到了九十年代末期,除了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或者音乐爱好者,交响乐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已经几乎销声匿迹。
【本来想多更一点,又开始的晚了,来不及了。】
38、
舞蹈队的新学员们开始做自我介绍了,女学员们先来,一个短发大眼的女孩首先发言,队伍是按个头从高到低排列的,她排在队首。
林雪娴的年龄小,当时在女学员当中个头并不是最高的。
“我叫王婧,来自哈尔滨,我父母都是当地的宣传干部……”
“我叫庞蓉,来自河北省邯郸xx公社,今年十二岁了,我的父亲是公社会计,母亲是小学教师。”
……
“我叫戴玉青,来自桐柏山人民公社,我父母都是农民……”
……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部队里的新兵有很多都是军人和干部家庭的子女,那个年代不能考大学了,学校一会儿停课闹革命,一会儿复课闹革命,稍有点门路的全都把子女往部队里送。
很多新兵虽然家是外地的,但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有战友在b市,因此也都能帮忙把孩子们安排过来。
军区院里的女兵不少,通信连里的话务员都是女兵,招待所和军人服务社里面有一部分工作人员是女兵,还有卫生院的很多医生和护士,基本能在军区机关的都有来头。
因为军区后门关系兵太多,为了安置新兵,就不得不把许多老兵(多数是女兵)下放到下面部队,曾经“女兵不得下团以下战斗单位”的规定在那个年代也打破了,好多女兵都下到了团里。
大院里的后门关系兵很多,各有各的山头,好在那个年代的人们的思想觉悟都比较高,虽然是后门兵,但一样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奉献。舞蹈队比较出名的干部子弟兵就是童唯和骆小月,两人有一定的舞蹈基础,但是都不算突出。
这一批学员里面大多是来自军人家庭和工人家庭,从农村来的学员比较少,舞蹈队只有戴玉青和庞蓉是从农村来的——这是大家做完自我介绍完之后,得出的一个印象。
学员们自我介绍完,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全体又合唱了一首军歌,然后就进了饭堂开始吃饭,文工团的老成员们也都在,晚上吃的是面条,有炸酱卤和萝卜大肉卤,虽然只是零星的肉丁,也比外面的强很多了。除了伙食比较好外,因为文工团的演员们的训练强度大,每个人还有营养补贴费。
部队食堂的规矩是打了多少吃多少,不许浪费,有些一开始不懂的新学员饭菜打多了,虽然吃不下了,也都强忍着吃光了。
因为是新来的,他们在饭堂里引起了老兵们的注目——这群学员还都是孩子呢!
吃完饭回到宿舍,女学员的房间每间来了一位老兵,老兵的
喜欢重生军嫂之悔过请大家收藏:(m.dmshu.win),耽美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