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意馨后面才会不吭声。
马车后面那丰厚的赏赐,或许有部分原因是由于周昌帝对谢意馨识时务有眼色的奖赏,但也有一种补偿的意思在里头。
想明白这点,谢意馨不由地直叹气,有了皇上这道护身符,这殷家真是难对付。
只是,周昌帝老了,况且又到了新旧皇帝交接的时候,不为更进一步,就为了保住屁股下的位置,也容不得他们不想。
周昌帝一心求稳,难道事情就会按他想要的方向发展吗?要知道,有些矛盾越镇压,暴发出来的时候就越厉害,越让人措手不及。
******
稍晚,君景颐去了殷慈墨的院子,看了两个孩子之后,将今早发生的事与殷慈墨说了一遍。末了,还感叹道,“皇上对谢家真是太厚爱了。”
听完,殷慈墨脸上闪过一抹异色。
君景颐注意到她神色的古怪,问道,“怎么了?”
“你父皇是不是对那些道长高僧什么的,并不是那么信任的?”至少没有他们以为的那么信任。
自古的帝王,对于威胁到自己江山的人,哪个不是勃然大怒,然后将人除之而后快的。即使是亲生儿子,都照杀不误。
偏偏周昌帝被告知了谢家出妖星时,却不甚着急,而且此事还是建立在浮阳即将发生地动的基础上的。
这样太古怪了,唯二的解释,一是,他知道他们的计划,这个可能性很低;第二,那就是周昌帝其实并不是那么看重天命龙气龙脉之类的东西。
殷慈墨把她的想法说了,君景颐也觉得有理,脸色一片精彩,“父皇,你骗得儿臣好苦!”
********
次日,宫中传来明妃感染了时役的消息,
接着,景王夫妇进宫请求侍疾被驳回,没几日,便传来明妃薨了的消息。
也许是景王察觉到了什么,并不曾大闹,就如同明妃真的是不幸感染了时役而去一般悲痛。
谢意馨不得不感叹景王的敏锐。
“王妃,您的族人给您送来了一车吃食。”秦青肃着一张脸禀报。
谢意馨颇觉意外,随即想了想,便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大概是前两天她戳破了慧元的计谋一事,家中父兄应该对族人言明了。
这么有利于激起族人同仇敌慨之心、增强家族凝聚力的事,谢家人没人傻得不去说。
做都做了,为什么不能说一下呢?
况且这都是事实不是吗?他们又没夸大其词。那天谢东名也亲眼见了,有他作证,事倍功半。
今天他们送来这一车的吃食,表达感谢。庄户人表达感激之情真的粗糙直白。
“秦管家,前两日我不是和周嬷嬷收拾了库房么,一会你去库房挑三两件实用的东西作回礼吧。”
“是。”
☆、第八十四章
周昌帝已经将浮阳地动当成是必会发生的事来对待后,接下来,所有的事情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这是大昌第一次在地动前做百姓的迁移工作,没有经验,只能摸索着前进。
经过商量,在翼州的交接的县城中设置了四个安置点,翼州百姓可以就近去到附近的安置点。
安置点设置之后,在翼州各个县镇以及村中,都张贴了皇榜,说明了让百姓迁离翼州的原因。
幸亏百姓们对于皇帝和朝庭还是信任的,而且事关性命,都愿意配合。当然也有一部分对地动一事是半信半疑的,对这部分人,朝庭也派人做了动员工作。
可是总有一些为恐天下不乱,四处造谣生事。对于造谣生事,和朝庭对着干的人,一经发现,抓起来再说。
后来他们了解到,百姓故土难离,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舍不得家里的家禽。
于是谢家拿出了一笔钱,派人去收购这些家禽,价钱也只比他们原先卖出去的略低,毕竟还要运费和人工费的。
处理了这些家禽,愿意走的人就多了。
而且老百姓爱凑热闹,做什么事都喜欢扎堆,走的人多了,原本打定主意不走的人心也动摇了。
这些事都不算难处理,难的是,防止有人趁乱将百姓们的财产据为已有,中饱私囊。
不过经过皇帝与官员们商议又商议,想出了一个办法,将这种情况降低了很多。
谢家也暗中发了一条命令,令所有翼州那边的官员都遵皇命行事,阳奉阴违,不听命令煽动百姓闹事的,先监管起来再说。
而先前成立的救灾基金会也运转起来,动员乡绅富户捐钱捐物。所得之物,配合着朝庭,部分购买了帐蓬粮食,运往了安置点。幸亏现在是夏天,不用购买被辱棉衣这些,省下了好大一笔银子。
君南夕更是请旨,前往翼州负责百姓迁移这项工作。
其他皇子不感兴趣的原因,那就是翼州的官员多半是谢家一系的。他们去了,做得好了,是应该的,也捞不到什么好处,做不好了,估计就惨了。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他们才不去呢。
晋王府
“......我们的人已经劝了几回了,还是有人不愿意离开家。对这些人,我们要不要采取强硬手段,直接绑着离开?”春景沉稳地汇报着他们最近的工作。
“不用了,劝过就行。愿不愿意离开,无所谓,即使地动了,也不一定就会死。”谢意馨知道,有些事不能做得那么十足。有些无伤大雅的非致命的不足,才能让皇帝放心。而且地动一事,该说的也说了,那些人自己都不惜命,也合该让他们见识一下地
喜欢盛世安稳请大家收藏:(m.dmshu.win),耽美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