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这样,观众们也没有丧失掉对这个节目的热情,网络上和现实中都是铺天盖地的对于这个节目的讨论,大家分成了不同的阵营对节目中出现的选手抒发自己的感情。有的人喜欢这个选手,因为他唱得深情,有的人喜欢那个选手,因为她长得可爱,等等。由于是第一期节目,加上沈正辉也没有摸清楚香港的观众的口味如何。所以一方面他放手给下面人去做,另外一方面,三位导师基本上都是本色出演,他们也就把这个节目当做是某种游戏一样。但是这个节目就是这样大红大紫起来,每天都有人讨论,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潮。
于是节目调整为星期六和星期天晚上放映,准备彻底把观众们吸引到电视机面前来。而收视率的高企,杰出的成绩自然受到了广告商的青睐,不过在此之前。亚视就已经将前两集的广告打包卖给了几家日本在港企业了,顺便还插播了某日本动画片和电影广告。电影是春日投资制作的,正在香港上映,而动画片是亚视引进的刘欣的作品。然后,借着节目的火爆和之前已经标定的高价,招商部门就可以对有意投标新节目广告的企业狮子大开口了。
沈正辉的这一次出手可以说是一下子就把tvb打蒙了,不仅如此,借助内地电视台转播。网络直播,亚视网站在线观看等方式。沈正辉把这个节目的影响力继续扩展到了大陆。大陆的观众们刚刚从超级女声的大坑中爬出来,马上又掉进了《中国好声音》的新坑里面,三个天王天后级别的综艺节目,自然引发了网络大讨论,大陆观众和港台观众借助岭南省这个间接的平台做起交流来,于是tvb也开始谋划是不是上一个类似的节目了。台湾方面没有节操的电视台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划了。
不过tvb面临的情况和亚视有很大不同,亚视是因为资源太少,做选秀节目一方面能够提高收视率,另外一方面也是在为自己积累人才。通过这个节目脱颖而出的选手可以救急地担当亚视的艺人,或者充当主持人、签约艺人、参加综艺通告等等。这也算是亚视培养自己人才的一种方式。tvb则不同,他们虽然一直被认为内部青黄不接,但是因为香港这个小市场,它的内部劳动力实际上是饱和的。特别是这些年来电影不景气,很多大明星演员也不得不到电视台混饭吃,譬如张家晖,虽然在电影事业上已经算是小有成就了,但是还是不得不回无线去拍电视剧。许多人不是顶尖的人因为市场的缘故纯粹拍电影根本养不活自己。所以要么北上大陆,要么退一步在电视剧里面混口饭吃,不过北上大陆很大程度上也是拍电视剧居多,大陆的市场这个时候也还有限得很,这个时候就看出来关系的重要性了。
沈正辉这个在大陆和亚洲都创造了票房奇迹的人,在担任了亚视的主席之后,许多艺人不得不看在他的面子上,不说直接和亚视合作,起码不是那么不敢看不起亚视了,毕竟人家手上的电影资源很丰富,想要捧人还是很方便的。最起码,在大家的眼中,已经看到了刘天王贴上去了,杰克成大哥也贴上去了——大哥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对《中国好声音》非常感兴趣,如果第二期请他去当导师的话,他一定去。这被视为完全是为沈正辉站台,要知道杰克成从来不以唱歌见长,虽然他也出过专辑,还卖的不错。
实际上许多音乐人都对《中国好声音》这个节目感兴趣,刘天王、张国容和王非因为这个节目声势一再大振,虽然他们本身就是歌坛天王天后级别的人物,已经不在乎名气了,但是曝光率和人气这直观的反应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就意味着金钱,有内幕消息的人已经打听到了这三位的广告合同纷纷涨价,广告客户拿着钱求着要续约,希望他们在好声音的现场穿自己的衣服什么的要求也是层出不穷,这让很多人看着眼红。但是这一期已经不指望能够换导师了,许多人已经瞄准了下一期的导师的位置,同时也有人想,为什么只有三个导师?可不可以增加几个?
其实这完全是因为学员找得不够的缘故,按照原本的好声音的想法,应该是四名导师。四个队伍,十几期的比赛做下来就该过年了。但是即使关系遍地,找歌手,特别是找有特色的歌手,选歌什么的都不是简单容易的事情,于是不得不削减一下。三名导师,8期比赛,一个月的活动时间。沈正辉想的是先做一个雏形,有什么好什么坏到时候总结一下,第二期再修改也好。于是节目有些仓促,这样仓促的形式,很多时候都需要参与者自我发挥,而不是导演把一切定死。于是这种对于观众来说有着强烈参与感的活动激发了所有人的兴趣,特别是在复活赛的时候。引入了短信支持数据。tvb只能满口吐血地看着亚视自在得意宣布某位选手得到了多少万条有效的短信投票云云。
tvb对亚视从各方面的压迫,终于让沈正辉找机会利用综艺节目打开了一个缺口。
还没有等到tvb反应过来,在整个综艺节目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亚视就开始放风说《中国好声音》将在下一期改名叫做亚洲好声音,对于参赛选手的筛选也将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而将对全亚洲地区开放,甚至宣布说东京电视已经购买了《中国好声音》的版权,将在日本推出类似的节目。届时亚视可能和东京电视合作,双方
喜欢重生迷梦请大家收藏:(m.dmshu.win),耽美读书网更新速度最快。